loading

Loading

首页 传统文化起名知识

一米是怎么定义的

分类:起名知识
字数: (560)
阅读: (0)
0

一米的科学定义与演变

1. 国际单位制中的法定定义

一米(1 m)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长度单位,其定义基于光在真空中行进的时间与特定波长光的关系:

1米 = 1655720.637离子的波长 × 1/2,898,415,763

2. 历史演变

  • 1790年:法国采用米原器(铂铱合金棒)作为基准
  • 1889年:国际米原器确立为全球标准
  • 1960年:改用氪-86原子辐射波长定义
  • 1983年:国际协议采用光速定义
  • 2019年:国际单位制修订后确立新定义

3. 现代测量标准

测量方式 实现原理 精度等级
原子钟校准 铯-133原子超精细跃迁 ±0.35 pm(皮米级)
激光干涉 稳频氦氖激光器 ±1 pm
卫星测距 GNSS(全球导航卫星系统) ±3 cm

4. 标准维护机构

国际度量衡局(BIPM)负责监督全球米的定义执行,其《国际单位制(SI)》第9版和ISO 80000-3:2006标准文件详细规定了米的实现方法。

参考文献:

  • 国际单位制(SI)第9版
  • ISO 80000-3:2006《量和单位 第3部分:空间和时间的量及单位》
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厦门号
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beforetime.org/post-1879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