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600-2100年公历与农历对照指南
历法基本规则
公历(格里高利历)采用太阳年周期,每年365天(闰年366天)。农历(中国传统历法)以朔望月(29.53天)为基础,结合太阳运行制定,包含节气与月相变化。
转换要点
- 农历新年(春节)通常在公历1月21-2月20日之间
- 闰月设置遵循"十九年七闰"规则
- 节气划分以太阳黄经为标准
典型年份对照表
年份 | 公历日期 | 农历日期 | 节气特征 |
---|---|---|---|
1600年 | 1月1日(元旦) | 腊月十八(己亥年) | 立春(2月4日) |
1700年 | 12月31日(圣诞) | 正月十五(庚寅年元宵) | 冬至(12月21日) |
1800年 | 2月24日(春分) | 三月十八(庚申年) | 清明(4月4日) |
1900年 | 9月1日(开学) | 腊月三十(庚子年除夕) | 白露(9月7日) |
2000年 | 9月10日(教师节) | 正月十五(庚辰年元宵) | 秋分(9月22日) |
2100年 | 1月1日(元旦) | 腊月廿八(庚子年) | 冬至(12月21日) |
注意事项
1. 农历日期每年浮动约10天(strong>以国家公布的农历新正为准)
2. 公历日期变动遵循国际度量衡公约规定(em>《 Gregorian Calendar》)
3. 节气划分依据国家授时中心发布的《全国统一时间》标准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厦门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beforetime.org/post-873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