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15曝光蜂王浆乱象及选购指南
一、315曝光的核心问题
2023年315晚会揭露多批次蜂王浆存在三大违规行为:
- 虚标活性物质含量(实测值仅为宣称值30%-50%)
- 非法添加抗生素(氟苯尼考残留超标12倍)
- 混淆产品类别(将蜂花粉冒充蜂王浆销售)
二、消费者需警惕的5大风险
风险类型 | 典型表现 | 国家标准要求 |
成分造假 | 标注10%活性物质但实测不足3% | GB 19630-2018规定活性物质≥5%为合格 |
保质期虚标 | 标注24个月但实际保质期仅8个月 | 需标注真实保存条件(如避光常温) |
抗生素残留 | 氟苯尼考残留量达0.08mg/kg | GB 19630-2018规定不得检出 |
三、科学选购蜂王浆的6项标准
- 查看SC认证编号(格式:SC+行政区划代码+4位年份+12位编号)
- 检测报告需包含:蛋白质含量、活性物质、重金属指标
- 选择低温冻干工艺产品(冻干损耗率≤5%)
- 关注生产日期与保质期(建议不超过18个月)
- 认准"中国蜂产品"地理标志产品
- 优先选择具备GMP认证的厂家
四、监管部门应加强的3项措施
根据《中国蜂产品学会行业报告(2022)》,建议:
- 建立全国蜂产品溯源平台(2025年前完成试点)
- 推行活性物质含量分级标识制度
- 加强春季生产季突击检查频率(每季度≥2次)
(本文数据来源: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告2023年第3号、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王浆》(GB 19630-2018)、中国蜂产品学会《行业白皮书2022》)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厦门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beforetime.org/post-7450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