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藩属国概况
一、藩属国定义与历史演变
中国古代藩属国体系以"朝贡贸易"为核心,形成于汉唐时期并延续至清末。根据《中国历代职官辞典》记载,藩属国需履行三大义务:朝贡、军事支持和文化认同。
二、主要朝代藩属国数量
朝代 | 存续时间 | 最高藩属国数 | 典型分布 |
---|---|---|---|
汉 | 前202-220 | 36 | 西域诸国/南越 |
唐 | 618-907 | 77 | 安西都护府/日本遣唐使 |
明 | 1368-1644 | 62 | 朝鲜、越南、琉球 |
三、典型藩属国案例
- 朝鲜半岛:从高句丽至李氏朝鲜共接受13次册封
- 越南:经历汉、唐、明、清四朝宗藩关系
- 日本:遣唐使持续68年(710-779)
四、重要文献记载
- 《魏书·官氏志》详载北魏安置的147个部族
- 《明实录》记载的朝贡记录达2.3万余条
- 《清史稿·职官志》记载的藩属管理体系
五、重要数据对比
朝代 | 朝贡国数 | 朝贡频率 | 贸易规模 |
---|---|---|---|
唐 | 77 | 年均5次 | 丝绸年出口10万匹 |
明 | 62 | 年均8次 | 瓷器年出口百万件 |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厦门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beforetime.org/post-25895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