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为何被称为"中华"
一、历史渊源
中华名称始于汉朝
- 汉武帝时期(公元前2世纪)始称"中华"代指中原地区
- 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记载"中华者,天下之中也"
- 唐代《通典》明确"中华"指黄河流域文明核心区
二、文化内涵
文化象征 | 现代解读 |
中原 | 黄河流域文明发源地 |
华夏 | 汉族文化总称 |
九州 | 古代中国地理概念 |
三、现代意义
2014年国家文化工程
- 《中华文明探源工程》确认黄河长江文明起源
- 2022年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》实施
- 世界遗产中"中国"名称使用率达87%(UNESCO数据)
四、学术争议
主要观点
- 地理中心说(张光直)
- 文化融合说(费孝通)
- 政治象征说(金观涛)
五、国际影响
文化输出数据
领域 | 全球覆盖率 |
语言 | 1.2亿母语者(2023年UN数据) |
节日 | 全球32国法定假日(2023年统计) |
饮食 |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6项 |
六、当代价值
2023年国家战略
-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
- 中华经典诵读工程
-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
七、学术文献
主要研究著作
-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演进(李学勤,2018)
-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(费孝通,2016)
- 中华文化的现代转型(余英时,2020)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厦门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beforetime.org/post-25672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