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华大字典(1915年版)汉字结构解析
一、汉字发展脉络
汉字演变历经甲骨文、金文、小篆、隶书、楷书等阶段,其中篆书时期(公元前221-220年)完成标准化定型。
二、典型汉字结构
1. 象形字
- 日:甲骨文像太阳圆面
- 月:金文作弯月形
2. 会意字
林 | =木+木 |
休 | =人+木 |
3. 形声字
占比约90%,如「江」:江(形)+工(声)
三、部首分类
- 自然类:木、水、火
- 人物类:人、心、行
- 器物类:玉、金、石
四、书写规范
《中华大字典》明确要求:
- 横平竖直原则
- 笔画顺序(先横后竖、先撇后捺)
五、文献参考
文献名称 | 版本说明 |
《说文解字注》 | 许慎著,段玉裁注 |
《康熙字典》 | 1716年首次刊行 |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厦门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beforetime.org/post-25550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