丛姗网络安全知识普及指南
一、基础概念
网络安全指通过技术手段保护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、破坏或数据泄露。主要包含以下要素:
- 数据加密技术(如SSL/TLS协议)
- 访问控制机制(RBAC模型)
- 入侵检测系统(IDS)
二、常见风险类型
根据《网络安全法》第二十一条,主要分为三类风险:
风险等级 | 典型案例 | 影响范围 |
高危 | 勒索软件攻击 | 影响超过10万人 |
中危 | 数据泄露事件 | 影响1000-10万人 |
低危 | 钓鱼邮件 | 影响少于1000人 |
三、防护措施
建议采取以下分层防护策略(丛姗,2023):
- 技术层:部署下一代防火墙
- 管理层:建立网络安全应急预案
- 意识层:开展全员安全培训(建议每年≥2次)
重要提示:强密码策略应包含至少12位字符,混合使用大小写字母、数字和特殊符号(如!@#$%^&*),并设置密码轮换周期(建议≤90天)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厦门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beforetime.org/post-23916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