仪表准确度相关误差解析
一、误差类型与表现
仪表准确度误差主要分为三类:
- 系统误差:由仪器固有特性引起,如刻度偏差(例:压力表量程20%漂移)
- 随机误差:环境波动导致(如温度±2℃波动引起的0.5%示值变化)
- 人为误差:操作不当造成(如未校准前直接测量)
二、关键影响因素
环境因素 | 温度波动(±5℃影响0.3%精度)、湿度变化(高湿导致电表绝缘下降) |
仪器特性 | 量程选择不当(如用0-100V表测量50V信号)、分辨率不足(0.1级表最小显示0.5%) |
操作规范 | 未预热30分钟、读数视角偏差5°以上、未按标准流程进行校准 |
三、误差检测与修正方法
- 静态检测:使用标准器进行三点校准(初始/中值/满量程)
- 动态监测:记录连续10分钟测量数据,计算标准偏差(公式:σ=√Σ(xi-μ)²/(n-1))
- 环境修正:根据温度补偿曲线调整读数(例:每℃修正系数0.002%FS)
四、典型修正案例
某0.25级压力表在25℃环境实测值与标准器差异达+1.8%FS,经排查发现:
- 环境温度超出校准规范±3℃范围
- 未使用防磁屏蔽罩(磁场干扰导致0.8%附加误差)
- 量程选择不当(实际测量值超出满量程75%)
修正后采用三阶补偿算法(公式:修正值=实测值×(1+α·ΔT+β·ΔH)),最终误差控制在±0.15%FS以内。
[1]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 496-2012《压力仪表校准规范》
[2] IEC 60731-2020 仪表误差评估标准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厦门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beforetime.org/post-22811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