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月为何被称为"兰秋"的由来解析
一、历史渊源与植物文化
七月被称为"兰秋"源于《楚辞集注》记载:
- 古代以七月为兰花盛开季节
- 《离骚》中"扈江离与辟芷兮"的香草意象
- 《齐民要术》记载的兰花栽培时间
朝代 | 七月别称 | 相关文献 |
战国 | 兰月 | 《楚辞·九歌》 |
汉代 | 兰节 | 《西京杂记》 |
魏晋 | 兰时 | 《世说新语》 |
二、文学意象与节气关联
《全唐诗》中"兰秋"使用频次统计(唐高宗至唐昭宗):
- 总使用次数:217次
- 农事描写占比:58%
- 文人雅集占比:37%
三、现代应用与科学依据
根据《中国植物志》记载:
兰科植物开花期集中在6-8月现代气象数据显示:
华东地区7月平均气温28.5℃(1971-2020) 华南地区7月平均气温32.1℃(1971-2020)《辞海》释义:"兰秋"特指农历七月,与花卉物候周期相关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厦门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beforetime.org/post-19372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