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

Loading

首页 传统文化起名知识

《山海经》中的奇珍异兽

分类:起名知识
字数: (574)
阅读: (0)
0

《山海经》中的奇珍异兽介绍

一、《山海经》中的奇珍异兽概述

《山海经》是中国古代地理志与神话文献的集合,记载了众多奇珍异兽。这些生物既有独特的外形特征,也承载着先民对自然与文化的想象。

二、主要奇珍异兽分类介绍

1. 神兽类

(1)应龙:通体碧绿,背生双翼,能呼风唤雨(《大荒东经·卷四》)。

(2)毕方:形似鹤,体燃青火,栖息于丹穴(《西山经·卷三》)。

2. 恐兽类

  • 九尾狐:通体赤红,九尾如火焰,象征祥瑞(《南山经·卷七》)
  • 穷奇:形似虎,生双翼,喜食人(《北山经·卷四》)

3. 水生异兽

名称 出处 特征
鲛人 《海内经·卷十》 人面鸟身,泣珠成泪
《西山经·卷三》 独足而立,吼声千里

三、奇珍异兽的文化影响

(1)建筑艺术:汉代青铜器常铸夔龙纹样,明代故宫脊兽包含狻猊、獬豸等形象。

(2)文学创作:曹植《洛神赋》中的“翩若惊鸿”受九尾狐传说启发。

四、现代研究价值

(1)生物演化:部分异兽特征与现存动物存在演化关联(如毕方与火烈鸟)。

(2)生态研究:夔的独足特征被现代仿生学应用于机械设计。

五、文献参考

  • 《山海经·西山经·卷三》
  • 《山海经·大荒东经·卷四》
  • 《山海经·南山经·卷七》
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厦门号
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beforetime.org/post-1697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