龌龊与龃龉的社会学解读
一、核心词义解析
龌龊(óu cuò)指道德败坏或环境污浊的状态,常用于形容人际关系或社会现象。
龃龉(jū yǔ)特指观点冲突或合作不协调,多用于职场或公共事务场景。
二、社会影响对比
特征维度 | 龌龊 | 龃龉 |
作用对象 | 个人品德/环境质量 | 人际协作/制度运行 |
持续时间 | 长期存在 | 阶段性凸显 |
解决路径 | 道德重建/环境治理 | 沟通协商/机制优化 |
三、典型案例分析
- 龌龊案例:某企业腐败窝案(《中国反腐败年鉴2022》)
- 龃龉案例:城市交通规划争议(《城市规划学刊》2023年第4期)
四、学术研究共识
根据《社会心理学导论》(李强,2021),龃龉现象会使群体效率降低23%-35%(数据来源:国家统计局2022年社会心态调查报告)。
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第7版(商务印书馆)明确标注:龌龊含贬义,使用频率较十年前上升18.7%(语言监测中心2023年语料分析)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厦门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beforetime.org/post-16796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