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关键转折点分析
历史背景与挑战
1978年正值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期。当时全国工农业总产值仅占世界总产值的1.8%,人均GDP不足200美元。随着国际环境变化,国内经济体制僵化、技术落后等问题日益凸显。
关键政策调整
十一届三中全会
于1978年12月18-22日在北京召开,确立"以经济建设为中心"的基本路线。会议提出解放思想、实事求是的指导原则,并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。
- 农村改革: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安徽小岗村试点成功
- 城市改革:深圳、珠海等经济特区设立
- 科技发展:"863计划"启动关键技术攻关
经济体制改革
改革领域 | 核心措施 | 实施时间 |
---|---|---|
价格双轨制 | 计划价格与市场价格并存 | 1979年 |
国有企业改革 | 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 | 1980年 |
金融体制改革 | 恢复银行体系与证券市场 | 1981年 |
社会影响与成果
1978-1984年间,全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4.6倍,城镇新增就业岗位超3000万个。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9.3%,GDP总量从3679亿元增至5658亿元。
重要文献参考
《改革开放三十年统计年鉴》《十一届三中全会文件汇编》《中国经济发展报告(1978-1984)》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厦门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beforetime.org/post-8798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