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3章多事之秋事件解析
一、历史背景
该时期(公元1937-1938年)正值抗日战争初期,社会矛盾加剧。
1.1 国际局势
-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(中国近代史纲要)
- 西方列强采取绥靖政策(霍布斯鲍姆《极端的年代》)
1.2 国内动荡
时间 | 事件 | 影响 |
1937.7 | 卢沟桥事变 | 全面抗战开始 |
1937.11 | 南京保卫战 | 首都沦陷 |
二、关键事件
2.1 战场冲突
主要战役包括:淞沪会战(持续三个月)、台儿庄战役(歼敌2万余人)。
2.2 社会状况
- 难民数量超过1000万(民国经济史)
- 工业生产下降40%(费正清《剑桥中国史》)
- 物价指数上涨300%(战时经济档案)
三、影响分析
3.1 军事层面
形成持久战格局:游击战与运动战结合(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)
3.2 经济影响
领域 | 损失比例 | 文献来源 |
农业 | 35% | 战时农业调查报告 |
工业 | 58% | 吴景平《中国近代工业史 |
四、后续发展
该阶段为抗战战略相持阶段奠定基础,延安整风运动同期开展(中国共产党历史)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厦门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beforetime.org/post-8749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