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1签认贼作子释义及历史背景
一、词源考据
“41签”源自古代户籍管理制度中的特殊编号系统,而“认贼作子”则是对逃避赋税行为的一种比喻性表述。
二、制度解析
据《周礼·春官》记载:“司民掌户籍,以户籍为版籍”,汉代《二年律令·户律》补充:“敢有隐户者,论”。
- 户籍登记误差超过41户即触发预警机制
- 逃亡人口超过户籍登记基准的1/41需重新申报
朝代 | 具体实施标准 | 文献依据 |
西汉 | 41户为纠举基准 | 《汉书·食货志》 |
唐代 | 41户对应“户籍脱漏”罪名 | 《唐律疏议·户律》 |
三、现代启示
当前户籍管理系统仍可参考:动态监测阈值、数据交叉比对、责任追溯机制三项原则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厦门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beforetime.org/post-7879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