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中国台风命名与除名规则解析
一、台风命名基本规则
中国参与的国际台风命名体系由世界气象组织(WMO)制定,采用14个字母组合循环使用(A-G、I-O、Q-X、W-Z)。每个国家和地区提供5个备用名称。
1.1 命名流程
- 西北太平洋西北部海域生成
- 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2级(34.4-47.1m/s)
- 国际编号确定后48小时内完成命名
二、2024年台风命名清单
序号 | 名称 | 来源 |
---|---|---|
1 | 白鹿 | 中国 |
2 | 黑格比 | 中国 |
3 | 温带 | 中国 |
4 | 雷伊 | 中国 |
5 | 卡门 | 中国 |
2.1 备用名称库
- 未使用名称:娜拉、普兰、塔依
- 历史替换记录:2023年“杜苏芮”被替换为“杜苏芮”
三、台风除名标准
3.1 除名情形
- 直接登陆中国造成重大损失
- 引发特别重大灾害事件
- 名称与现有生物/地理实体冲突
3.2 流程规范
步骤 | 处理时限 | 责任主体 |
---|---|---|
1.初步评估 | 72小时内 | 中国气象局 |
2.专家论证 | 5个工作日 | 台风命名委员会 |
3.公告发布 | 10个工作日 | WMO |
四、2024年除名案例
根据《中国气象局台风防御指南(2024版)》,本年度暂未启动除名程序。但需注意:2023年因“杜苏芮”引发重大损失,其名称已按程序终止使用。
4.1 禁止事项
- 不得擅自更改台风名称
- 禁止将除名台风用于商业标识
- 不得编造除名后名称的后续使用记录
五、注意事项
台风命名与除名工作严格遵循《西北太平洋台风命名规则》(WMO No.547),相关技术细节可参考《中国气象局台风年鉴(2024)》及世界气象组织第52次台风委员会会议纪要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厦门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beforetime.org/post-6065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