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诗经·周南·桃夭》文学解析
诗歌原文
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
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
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
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
文学特征
- 意象运用:以桃花象征美好婚姻
- 结构特点:四句重复形成回环韵律
- 情感表达:通过自然景物暗喻人事
历史背景
创作于西周初年(《毛诗序》),反映早期婚嫁礼仪与生殖崇拜的融合。
现代解读
诗句 | 当代释义 | 学术观点 |
---|---|---|
桃之夭夭 | 形容桃花繁盛 | 朱熹《诗集传》:"言桃之华,其始则赤荣,既盛而丹。" |
之子于归 | 女子出嫁 | 郑玄笺注:"归,谓女子嫁于夫家也"。 |
文化价值
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,展现先秦时期婚恋观与自然崇拜的有机统一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厦门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beforetime.org/post-26286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