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证型分类与辨证要点
一、六淫类证型
证型 | 典型症状 | 舌象 | 脉象 | 治法参考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寒证 | 恶寒肢冷、口不渴、小便清长 | 舌淡苔白 | 沉迟无力 | 温阳散寒(《伤寒论》) |
热证 | 面红目赤、口渴喜冷饮、便秘 | 舌红苔黄 | 滑数有力 | 清热泻火(《温病条辨》) |
暑证 | 发热多汗、口渴心烦、小便短赤 | 舌红少津 | 濡数 | 清暑益气(《温热论》) |
湿证 | 头重如裹、胸闷腹胀、大便黏滞 | 舌淡苔白腻 | 沉滑 | 健脾利湿(《金匮要略》) |
燥证 | 干咳少痰、口干咽燥、皮肤干燥 | 舌红少苔 | 细数 | 滋阴润燥(《景岳全书》) |
二、虚实类证型
- 气虚证:乏力自汗、语声低微、脉弱
- 阳虚证:畏寒肢冷、尿频清长、脉沉迟
- 阴虚证:潮热盗汗、五心烦热、脉细数
三、气血类证型
证型 | 常见表现 | 舌脉特征 | 参考方剂 |
---|---|---|---|
气滞证 | 胸闷胁痛、情志抑郁 | 脉弦 | 柴胡疏肝散 |
气逆证 | 咳逆气喘、嗳气频作 | 脉数 | 苏子降气汤 |
血瘀证 | 胸痛如刺、痛有定处 | 舌质紫暗 | 血府逐瘀汤 |
四、夹证类证型
- 夹湿证:寒热虚实并见,舌苔厚腻
- 夹食证:脘腹胀满,嗳腐吞酸
- 夹痰证:咳嗽痰多,色白质黏
五、辨证注意事项
1. 四诊合参:需综合望、闻、问、切四方面信息
2. 动态观察:症状变化需结合时序、地域、体质等因素
3. 证候辨识:避免机械套用证型,注重证素分析
参考文献
- 张伯礼.《中医内科学》.人民卫生出版社
- 王永炎.《中医证候学》.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厦门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beforetime.org/post-25492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