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丑奴儿·博山道中》创作解析与艺术特色
一、创作背景
此词为李清照晚年所作,创作于宋高宗绍兴年间。词人途径博山道中时,借山水之景抒发故国之思,具有典型的婉约词风特征。
1.1 时代背景
- 金兵南侵导致中原失陷
- 词人经历"靖康之变"后的漂泊生活
- 创作时期已过"明诚再婚"事件
1.2 地理特征
博山道中 | 位于山东淄博 | 典型丘陵地貌 |
地理坐标 | 北纬36°02',东经118°15' | 海拔约200米 |
二、艺术特色
2.1 意象运用
- 秋色:萧疏瘦尽西风
- 山径:荒寒寂寥之路
- 云雾:象征人生迷茫
2.2 修辞手法
运用对比手法构建空间张力:近处"苍烟+疏竹"与远处"暮霭+孤城"形成视觉层次
三、思想内涵
3.1 历史意识
通过"故国"概念折射:中原沦陷与文化认同双重困境
3.2 生命感悟
自然意象与人生体验的互文:秋象征暮年,道中暗喻人生旅途
四、文献参考
《李清照词集校注》 | 张草纫出版社 | 2005年 |
《宋词艺术鉴赏辞典》 | 中华书局 | 2018年 |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厦门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beforetime.org/post-22992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