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解读
一、法规背景
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于2019年12月26日通过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,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。
二、分类标准
- 四分类法: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、湿垃圾、干垃圾
- 配套投放指南(图1)
- 违规处理:个人最高罚款200元,单位最高罚款5万元
三、重点条款
条款 | 适用范围 | 责任主体 |
---|---|---|
第17条 | 餐饮单位 | 产生者 |
第23条 | 快递企业 | 运营方 |
第38条 | 社区 | 物业服务企业 |
四、实施成效
截至2022年底(数据来源:《2022年上海市环境状况公报》),生活垃圾日均收运量较2019年下降15.6%,资源化利用率达58.7%。
五、常见误区
误区1:湿垃圾必须含水率>50%
误区2:大件垃圾不属于分类范畴
误区3:过期药品属于干垃圾
六、配套措施
- 智能回收设备覆盖率达92%(截至2023年Q1)
- 设置342个有害垃圾集中收集点
- 建立"绿色账户"积分制度
七、法律责任
行为类型 | 处罚依据 | 罚款标准 |
---|---|---|
混投垃圾 | 《条例》第56条 | 个人200元/次,单位5000元起 |
拒收湿垃圾 | 《条例》第55条 | 2000-5000元/次 |
非法处置可回收物 | 《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》 | 5万-50万元 |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厦门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beforetime.org/post-21970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