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点水加日加大念什么及文化解析
一、汉字结构解析
该字由「水」「日」「大」三部分组成,总笔画数15画,部首为三点水(氵)。
1.1 字源演变
甲骨文 | 金文 | 小篆 |
⺌⺌⺌日 | ⺌⺌⺌日 | ⺌⺌⺌日 |
1.2 现代规范写法
正确笔顺:先写三点水(3画)→ 次写日(4画)→ 最后写大(3画)
二、科学读音及释义
标准读音:qiàn(第四声)
- 医学释义:指液体浸透事物状态
- 气象术语:表示湿度较高
- 古汉语用法:如《说文解字》"浹,湿也"
2.1 现代应用场景
常见搭配:
- 浹湿衣物
- 浹润农田
- 浹热空气
三、常见误区
3.1 读音错误
错误读音:xiàn(实际为"现"字)
3.2 笔画混淆
易错部件:日→自(区别于"昔"字)
四、文化关联
该字在《黄帝内经》中出现3次,均指物质渗透过程。现代气象学中用来描述水汽饱和状态。
4.1 考古发现
商代甲骨文中已有"浹"字记载,用于记录雨后湿度。
五、规范使用建议
使用场景:学术文献、气象报告、传统医学领域
- 避免用于宗教语境
- 不可替代科学术语
- 古籍引用需标注出处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厦门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beforetime.org/post-21262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