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国时期主要城池分布与战略地位
魏国城池
北方核心区
- 洛阳(首都,中原枢纽)
- 邺城(冀州治所,粮草重仓)
- 许昌(曹魏政治中心)
边疆要塞
城池 | 地理位置 | 战略意义 |
---|---|---|
代郡 | 北方边疆 | 抵御鲜卑 |
幽州 | 北方沿海 | 控制辽东 |
蜀汉城池
益州盆地
- 成都(蜀汉政权中心)
- 锦官城(蜀锦产地)
- 江州(长江上游要冲)
汉中防御体系
城池 | 防御功能 | 重要事件 |
---|---|---|
阳平关 | 防止曹魏北伐 | 定军山之战 |
剑阁 | 屏障巴蜀 | 姜维北伐 |
吴国城池
江南核心区
- 建业(孙吴首都,长江中游枢纽)
- 春谷(山越控制区)
- 江陵(荆州要塞)
沿海军事据点
城池 | 防御方向 | 驻军类型 |
---|---|---|
夷陵 | 防范蜀汉 | 水军基地 |
山阴 | 抵御东晋 | 海防要塞 |
战略交叉区
荆州争夺战
- 襄阳(三国必争之地)(建安二十四年刘表去世后成为争夺焦点)
- 樊城(北伐通道关键节点)
汉水流域
城池 | 控制方 | 军事价值 |
---|---|---|
夏口 | 刘表/孙权 | 长江与汉水交汇处 |
公安 | 刘备/孙权 | 控制洞庭湖入口 |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厦门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beforetime.org/post-20627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