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年级上册《潼关》课文解析
一、潼关地理位置与军事地位
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东北部,地处秦、晋、豫三省交界处,是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。
1.1 地理位置与地形特点
潼关依山傍水,北依秦岭,南临黄河,东接豫西山地,西连渭河平原,形成天然屏障。
1.2 历史地位
- 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记载:自春秋战国起,潼关即为“天下雄关”
- 东汉末年曹操曾在此设防(《三国志·魏书》)
- 唐代诗人王之涣《登鹳雀楼》提及“白日依山尽”即指潼关
二、潼关关城结构解析
结构名称 | 功能说明 | 历史演变 |
---|---|---|
瓮城 | 防御箭楼 | 明代增修 |
箭楼 | 瞭望射击 | 清代重修 |
城门 | 主通道 | 现存明代建筑 |
三、潼关文化价值
3.1 交通枢纽作用
据《潼关县志》记载:明代每日通过潼关的商旅达3000余人次,年过境货物价值超百万两白银。
3.2 军事防御体系
- 现存明代城墙总长2315米,高12米
- 配备11座敌台和4道马面
3.3 现代保护措施
2013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
四、地理坐标与交通信息
坐标:北纬34°28',东经109°55'
交通:距西安120公里,郑州280公里,郑州东站至潼关站高铁41分钟
参考文献
1.《中国历史地图集》(中华地图学社)
2.《潼关县志》(清光绪二十六年刻本)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厦门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beforetime.org/post-19346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