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一个男孩和老师拔萝卜》教学实践案例
故事背景
某小学五年级班主任王老师发现班级存在合作意识薄弱的问题。为此,他结合《朱子家训》中"黎明即起,洒扫庭除"的生活教育理念,设计了一场特殊劳动课。
教学过程
1. 情境导入
王老师用《诗经·七月》中"九月筑场圃,十月纳禾稼"的农耕诗篇引入主题,强调劳动与自然的关系。
2. 实践操作
- 工具准备:铁锹、锄头、手套等
- 分工原则:3人一组,明确挖土、松动、协作三个环节
- 安全规范:禁止单独操作重工具
3. 数据记录
组别 | 参与人数 | 完成时间 | 工具损耗 |
---|---|---|---|
第一组 | 5人 | 22分钟 | 1把锄头 |
第二组 | 4人 | 35分钟 | 0损耗 |
学生反馈
课后调查显示:
- 82%学生认为"多人协作效率更高"(数据来源:《小学劳动教育效果评估表》)
- 65%学生主动提出改进工具分配方案
教学总结
王老师通过该案例证明:劳动教育能有效培养团队协作能力,建议后续课程可结合《齐民要术》中"顺天时,量地利"的农事智慧进行拓展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厦门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beforetime.org/post-18653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