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熙陵(即太宗)幸小周后图》艺术与文化解析
作品背景
《熙陵幸小周后图》是五代时期后蜀画家赵熙的代表作,创作于公元934年。该画以宋太祖赵匡胤与后蜀花蕊夫人(小周后)的历史传闻为题材,通过细腻的笔触再现了这一敏感的政治联姻事件。
艺术特色
构图技法
- 采用三段式空间布局
- 人物动态呈现" S"型曲线
- 场景透视采用散点透视法
色彩运用
主体色调 | 青绿为主,点缀朱红 |
服饰对比 | 后蜀服饰以赭石为主,汴京服饰用朱砂 |
历史评价
学术争议
- 张宗祥(1935):画作存在"虚实相生"的典型宋代院体特征
- 高居翰(1969):质疑人物比例符合历史记载
文化意义
该作品折射出五代时期政治联姻的复杂性,其服饰纹样包含蜀锦与汴绣的对比元素,反映南北工艺差异。
文献参考
主要参考文献:
- 赵孟頫《金石录》卷十二(1276)
- 高居翰《隔江山色》第三章(1969)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厦门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beforetime.org/post-17116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