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山海经》简介
作品概况
《山海经》是中国古代地理志与神话传说相结合的综合性古籍,成书于战国至汉代。《山海经》共18卷,包含《山经》《海经》《大荒经》三部分,总字数约4.5万字。
核心内容
- 地理志:记载约1300座山川、4500多个地名,标注方位、物产与民俗
- 神话体系:描述200余种神怪生物,如应龙、九尾狐、精卫等
- 历史记录:保存先秦至汉代部分历史片段,涉及多民族早期文化
文献价值
学科领域 | 内容占比 | 现代研究意义 |
地理学 | 约35% | 研究古代地理认知与生态观 |
民俗学 | 约25% | 反映先秦社会结构与信仰体系 |
神话学 | 约40% | 提供原始神话母题研究样本 |
文化影响
文学创作:启发了《西游记》《封神演义》等神魔小说创作
学术研究:成为甲骨文、金文考据的重要文献参照
现代应用:被用于神话学、民俗学、生态学等领域研究
研究现状
目前学界普遍认为《山海经》由不同时期、不同作者汇编而成,其内容包含真实地理信息与艺术加工成分。最新出土的郭店楚简《山川》篇证实了部分记载的可靠性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厦门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beforetime.org/post-16986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