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是”的语法意义与用法解析
一、“是”的语法功能
“是”作为汉语核心助词,主要承担以下语法角色:
- 判断标记:连接主语与谓语,表示存在或属性关系(例:张三是医生)
- 强调焦点:通过重复强化信息(例:《红楼梦》是曹雪芹所写)
- 疑问回应:用于是非疑问句(例:你是党员?是)
二、“是”的常见搭配
类别 | 例句 | 功能 |
---|---|---|
陈述事实 | 北京是首都 | 判断陈述 |
引述观点 | 专家是这样说的 | 转述证据 |
否定转换 | 他不是学生 | 构成否定句 |
三、“是”的否定形式
通过添加“不”或“没”构成否定句式:
- “是”+“不”:直接否定判断(例:他不是本地人)
- “是”+“没”:口语化否定(例:这书是没看过)
1.1 否定句式对比
形式 | 结构 | 语体 |
---|---|---|
“不是” | 是+不 | 书面正式 |
“是没” | 是+没 | 口语常用 |
四、“是”的特殊用法
在特定语境中具有延伸功能:
- 话题标记:引出讨论主题(例:《红楼梦》是经典)
- 强调句式:与“的”组合(例:他是是的负责人)
- 方言变体:部分地区使用“系”(见《汉语方言研究》)
1.2 强调句式结构
典型格式为:主语 + 是 + 的 + 谓语
例:这个方案是我们讨论的
五、文献参考
相关研究包括:《现代汉语》(黄伯荣、廖序东)、《汉语语法研究》(王力)等权威著作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厦门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beforetime.org/post-16788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