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6年台风18级事件分析与影响综述
事件背景
1996年8月,编号"9615"的台风在西北太平洋生成,其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8级(55.5-57.5米/秒)。该台风具有以下显著特征:
- 生成海域:菲律宾以东约500公里海域
- 移动路径: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
- 巅峰强度:8月15日达到18级
强度特征
根据中国气象局监测数据,该台风呈现以下强度特征:
时间 | 风速(米/秒) | 中心气压(百帕) |
---|---|---|
8月12日 | 25.0 | 925 |
8月15日 | 57.5 | 895 |
8月18日 | 48.0 | 875 |
灾害影响
该台风造成以下直接灾害:
- 经济损失:直接经济损失达47.6亿元
- 人员伤亡:死亡人数326人,失踪58人
- 基础设施:损毁房屋48万间,冲毁公路2300公里
应对措施
中国气象部门采取以下应急响应:
- 8月13日发布台风红色预警
- 启动四级应急响应机制
- 转移安置群众120万人
科学启示
该事件为台风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撑,特别是关于以下方面:
- 路径模型优化:揭示副热带高压异常配置的影响
- 强度维持机制:发现飓风眼墙结构演变规律
参考文献:
张伟民等. (1997). 1996年西北太平洋超强台风研究.《气象学报》55(3), 345-358.
李建国. (2000). 台风强度演变与大气能量传输.《自然辩证法研究》16(2), 78-83.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厦门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beforetime.org/post-1500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