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

Loading

首页 传统文化

ming第一声

分类:传统文化
字数: (411)
阅读: (0)
0

“明”字(míng)的文化解析

一、基础信息

“明”的拼音为míng(第一声),属汉语常用字,总笔画7画,结构为上下结构。

二、字义演变

1. 本义:光明(如《说文解字》:"明,照也")

2.引申义:

  • 智慧("明哲保身")
  • 清明("天朗气清")
  • 显著("明察秋毫")

三、文化应用

领域典型用法
哲学道家"明道"思想(《道德经》第51章)
文学杜甫"星垂平野阔,月涌大江流"(《旅夜书怀》)
科技光学领域"明视距离"概念

四、现代规范

1. 读音规范:míng(与"铭""鸣"同韵母)

2. 语义边界:不涉及占卜、风水等迷信范畴

3. 使用规范:避免生造词如"明灵""明卜"

五、常见误区

  • 形近字混淆("明日"vs"明灭")
  • 声调误读(忌读作míng或míng)
  • 过度引申(如"明争暗斗"非本义延伸)

六、总结

"明"字承载着中华文明对光明、智慧、清明的价值追求,其现代使用需严格遵循语言学规范,避免文化误读。
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厦门号
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beforetime.org/post-1242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