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规范(doj1599)
1. 网络流量监控
通过部署流量分析系统实时监测网络传输数据。
- 关键指标:字节流量、协议类型、IP地址分布
- 监测频率:每5分钟生成流量报告
2. 防火墙配置
2.1 访问控制规则
协议类型 | 允许端口 | 安全等级 |
TCP | 22, 80, 443 | 高 |
UDP | 53, 123 | 中 |
2.2 深度包检测
检测标准:SQL注入特征码、恶意载荷指纹库
3. 数据加密
3.1 传输加密
- 加密算法:TLS 1.3
- 密钥长度:至少256位
3.2 存储加密
采用AES-256-GCM模式对静态数据进行加密存储。
4. 应急响应
4.1 事件分类
- 安全漏洞(CVSS评分≥7.0)
- 数据泄露(≥10万条记录)
- DDoS攻击(流量峰值≥1Gbps)
4.2 处置流程
- 隔离受影响系统
- 启动取证分析
- 修复漏洞(24小时内)
5. 认证管理
认证方式:双因素认证(密码+动态令牌)
- 设备指纹认证
- 生物特征识别
6. 文献参考
《网络安全技术白皮书》[1]、《ISO/IEC 27001信息安全管理标准》[2]。
转载请注明出处: 厦门号
本文的链接地址: http://m.beforetime.org/post-11019.html
最新评论
暂无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