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人格的梗为啥多到离谱?这游戏简直是个造梗机器
凌晨三点半,我瘫在电脑前刷第五人格同人视频,弹幕突然飘过一句"红蝶又在给监管者丢人了",手一抖把可乐洒在睡衣上——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了。揉着发酸的眼睛突然意识到,这游戏的梗密度简直比庄园里的乌鸦还密集。
一、角色设定就是行走的梗库
网易美工组当年绝对没想到,他们设计的角色会变成这样:
- 红蝶:飞天时卡模组直接穿墙,衍生出"第五物理学不存在了"
- 杰克:公主抱动作让同人女疯狂产粮,现在"杰佣"CP文比游戏攻略还多
- 祭司:打洞时发出的蜜汁声音,被做成鬼畜视频播放量破百万
记得有次排位赛,我方机械师开局秒倒,队友在语音里幽幽来了句:"这操作,梦回2018年深渊赛"。你看,连赛事历史都能变成吐槽梗。
1.1 监管者人均表情包
小丑的火箭冲刺被P成"赶着去投胎",厂长的傀儡被称作"送存在感工具",就连新角色歌剧演员的甩头发动作,上线三天就被做成"老娘最美"GIF。这些角色动作设计时肯定没想过会这样被玩坏。
角色 | 经典梗 | 出处 |
宿伞之魂 | 闪现撞墙 | 2019年夏季赛名场面 |
雕刻家 | 雕像封路反杀队友 | 玩家实战搞笑集锦 |
二、游戏机制自带造梗属性
上周带新手朋友开黑,他问我"压机是什么意思",我还没开口,另个队友就抢答:"就是让你体验心跳骤停的感觉"。你看,连专业术语都能变成段子。
2.1 那些年我们骂过的判定
- 隔板刀判定迷得像玄学
- 翻窗压脚印永远慢半拍
- 救人时突然出现的蜜汁弹刀
官方去年公布的判定优化公告底下,最高赞评论是:"改了个寂寞,红夫人还是能隔着银河砍我"。这种集体吐槽文化简直成了玩家日常。
三、赛事直播的造梗狂欢
去年IVL总决赛现场,解说激动大喊"四跑!四跑!"的时候,弹幕瞬间被"解说比选手还激动"刷屏。电竞粉们甚至给解说造了专属梗:
- "这波在大气层"——形容操作预判
- "人类在给监管者充电"——嘲讽失误
最绝的是某次表演赛,选手用冒险家变小躲监管者,弹幕齐刷刷"建议改名第五幼儿园",这创意不去写段子真的可惜。
3.1 名场面永流传
还记得2020年那场经典对决吗?监管者守尸三台机,结果人类硬是卡耳鸣完成三跑。比赛录像现在播放量还在涨,每次更新版本都有弹幕刷"怀念那个魔系版本"。
四、同人创作的病毒式传播
凌晨两点在LOFTER刷tag,发现杰园文已经突破50万篇,而摄殓车文的热度能把AO3服务器搞崩。更别说B站那些二创视频:
- 约瑟夫镜像世界版《错位时空》
- 全员性转的第五幼儿园系列
- 用游戏模型跳《新宝岛》的沙雕动画
有个冷知识:游戏里"慈善家"的猥琐笑,最初是同人图夸张化之后才变成官方梗的。现在你去搜这个角色,前二十页都是他对着医生流口水的表情包。
五、玩家社群的野生智慧
开黑群里突然有人发"今晚必不可能被四杀",结果三分钟后晒出0-4战绩——这种自嘲文化已经演变成固定句式:"立flag→光速打脸→表情包轰炸"。
最绝的是玩家发明的黑话体系,新入坑的根本看不懂:
术语 | 真实含义 |
佛系监管 | 开局放水的良心屠夫 |
葫芦娃救爷爷 | 排队送人头的萌新 |
上次更新后,频道里突然刷屏"网易又暗改",问了一圈才知道是有人觉得红蝶刀气变短了——虽然官方根本没发公告。这种玩家间的都市传说,隔三差五就能孵化出新梗。
窗外天都快亮了,游戏里恰好弹出"今夜不再"的皮肤海报。突然想起上个月微博热搜#第五人格四周年#底下,热评第一是:"这游戏能活到现在,全靠玩家自己造梗续命"。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,觉得这话还真没说错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