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幼儿游戏活动中的情感教育意义
端午节幼儿游戏中的情感教育密码
农历五月初五的艾草香里,李老师正带着小班孩子们用皱纹纸缠粽子。4岁的朵朵突然举起自己歪歪扭扭的"粽子"说:"老师,这个送给妈妈,她上班好辛苦。"这个瞬间,让在场所有保育员都红了眼眶——原来那些看似简单的端午游戏,正在悄悄播种情感的种子。
一、藏在粽叶里的情感课堂
在幼儿园的端午主题周,中班孩子把浸泡好的糯米塞进翠绿粽叶时,总会发生这样的对话:"我的米漏出来了!""快捏住这个角,我帮你系绳子。"这些稚嫩的互助场景,正是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天然土壤。
- 合作意识萌芽:两人共包一个粽子需要交替固定粽叶
- 延迟满足训练:等待粽子蒸熟的过程培养耐心
- 亲情纽带强化:将自己作品带回家分享的仪式感
1.1 指尖上的文化传承
南京某幼儿园的跟踪数据显示,参与过3次端午手工活动的孩子,在文化认同感测评中得分提升27%。当孩子们用彩泥捏出龙舟造型时,他们不仅在锻炼手指精细动作,更在重构对传统节日的具象认知。
活动类型 | 情感培养维度 | 行为改善率 |
粽叶编织 | 专注力与成就感 | 63% |
龙舟角色扮演 | 团队协作意识 | 58% |
二、游戏中的情绪管理课
杭州某托幼机构曾记录过这样的场景:在"旱地龙舟"比赛中,原本落后的蓝队因为小宇摔跤落后,孩子们却集体停下来搀扶队友。这个意外成为最生动的同理心教育现场,比任何说教都来得直接。
2.1 冲突里的成长契机
当多个孩子争当"龙舟船长"时,有经验的教师会引导他们:
- 用石头剪刀布决定顺序
- 轮流担任不同角色
- 共同制定比赛规则
三、仪式感塑造情感记忆
上海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发现,持续3年参与端午园所活动的儿童,在家庭关系亲密度量表中得分显著更高。那些系着五彩绳分享粽子的画面,构成了孩子们最初的情感记忆图谱。
傍晚离园时,朵朵妈妈接过女儿那个漏糯米的纸粽子,眼角闪着泪光。操场上的龙舟道具安静地躺在夕阳里,等待着明年继续见证更多温暖的故事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