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五人格最近很火的开头转场
第五人格那个超带感的开头转场,到底是怎么火起来的?
凌晨3点,我第8次重放第五人格的新开场动画。咖啡早就凉了,但那个转场——就是监管者突然从油画里伸出手的瞬间——每次都能让我后颈发麻。这玩意儿最近在抖音被剪疯了,连我妈都问我"你们年轻人玩的那个恐怖游戏怎么开场跟电影似的"。
一、这个转场到底特别在哪?
说真的,大部分手游开场要么是角色站桩念台词,要么直接黑屏加载。但第五人格的转场把三个不可能同时存在的东西揉在了一起:
- 19世纪油画质感:开场5秒的静态画面根本就是幅古典肖像画
- 克苏鲁式惊悚:画框突然渗血的时候,我差点把手机扔出去
- 丝滑运镜:镜头穿过画布的瞬间,帧率突然飙到60帧
去年网易的美术总监在GDC演讲里提过一嘴,说他们测试了27版分镜稿。最夸张的是那个油画材质,团队真的跑去伦敦拍了国家美术馆的藏品当参考。
版本 | 核心创意 | 被毙原因 |
V3 | 镜子破碎转场 | "不够维多利亚" |
V12 | 日记本翻页动画 | 加载时间超标0.7秒 |
V19 | 煤气灯渐亮效果 | 中低端手机带不动 |
二、玩家为什么集体上头?
上周蹲厕所时刷到的数据:抖音#第五人格转场 话题播放量9.8亿。我采访了三个重度用户(其实就是半夜在游戏群里逮人),发现这个转场戳中的全是当代网民G点:
- 短平快刺激:从平静到高能只要2.3秒,比短视频还狠
- 二创友好型:那个伸手镜头天然适合做变装/卡点视频
- 记忆锚点:现在提到"油画+手",游戏圈第一反应就是它
有个做影视剪辑的兄弟说漏嘴:"这段的动态模糊处理得太贼了,明明知道下一秒要吓人,但每次都会被骗到。"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连中国青年报都报道过它的传播现象。
2.1 那些你可能没注意的细节
凌晨四点盯着逐帧分析(别问为什么这个点还不睡),发现几个细思极恐的设计:
- 监管者指甲缝里有暗红色污渍,放大400%才能看清
- 背景音乐在伸手瞬间降了半个调,但混入了心跳声
- 画框木纹走向和游戏大厅的楼梯扶手完全一致
最绝的是光线逻辑——当手穿出画布时,所有阴影方向都符合游戏里"永夜"的设定。这种强迫症级别的细节,难怪有玩家说"光开场就能看20遍"。
三、同行们偷偷学走了什么?
某大厂朋友(已打码)说他们工作室拆解了这个转场6次。现在业内公认它重新定义了手游开场的天花板:
- 技术层面:用2D贴图模拟3D景深,中端机也能流畅跑
- 叙事层面:2秒内建立世界观(悬疑+哥特+非对称对抗)
- 商业层面:天然适合截取15秒传播片段
不过有个隐藏彩蛋很少有人提到——转场结束后的第一帧画面,正好是监管者瞳孔的特写。这个构图完美契合了游戏"追逃视角切换"的核心玩法,属于是把教学关卡融进了艺术表达。
写到这里天都亮了,窗外鸟开始叫。突然想到昨天遇到的萌新,她说自己是被那个转场吓到才下载游戏的——你看,最好的宣传从来不说"快来玩",而是让人看完头皮发麻却忍不住想点"开始匹配"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