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典期间网吧的营业模式调整
非典时期的网吧:那些被消毒水味掩盖的键盘声
一、网吧老板老张的四月天
2003年4月的北京城,柳絮混着84消毒液的味道在胡同口打转。鼓楼东大街的"极速网吧"里,老张正蹲在地上给每台电脑主机贴编号标签,后脖颈的汗把白大褂领子洇出深色痕迹。"这礼拜第三回消毒了,键盘缝里的烟灰都给擦没了。"他边嘟囔边把测温枪往收银台显眼处摆了摆。
1.1 消毒日志上的红手印
玻璃门上新贴的《预防非典特别措施》盖着街道办的公章,底下按着五个鲜红的指印——那是员工们每天上岗前体温正常的证明。收银台旁摞着二十斤装的消毒液桶,替换下来的键盘被泡在1:99的漂白水里,像一锅煮过头的饺子。
- 每日必做清单:
- 早中晚3次全场喷雾消毒
- 每台设备使用间隔≥30分钟
- 体温≥37.3℃禁止入内
二、从爆满到限流的七十二小时
对比表格:非典前后网吧运营数据变化
项目 | 2003年3月 | 2003年5月 | 数据来源 |
日均客流量 | 180人次 | 60人次 | 北京市文化局网吧普查报告 |
单机使用时长 | 4.2小时 | 1.5小时 | 《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03》 |
防疫物资支出占比 | 0.8% | 22% | 海淀区网吧行业协会数据 |
2.1 塑料布隔出的"单间"
原本肩挨肩的联排座椅间,突然竖起了半透明的PVC隔断。大学生小王还记得当时的情景:"隔着塑料膜打CS,开枪时总感觉子弹会卡在膜上,连耳麦的海绵套都浸着酒精味。"
三、网吧里的非常规生存
北太平庄的"蓝月亮"网吧挂出了新招牌——"网络办公临时服务站"。李老板把十台顶配电脑单独划区,配上打印机和扫描仪,给附近居家办公的白领提供紧急服务。
- 新增服务项目:
- 代收发电子邮件(每封加收2元消毒费)
- 文件紧急打印(需自备A4纸)
- 视频会议设备租赁
3.1 泡面与板蓝根的奇妙组合
原本畅销的可乐堆在角落落灰,取而代之的是整箱板蓝根冲剂。收银员小芳开发了新套餐:"泡面+火腿肠+板蓝根,会员价8块8,还能免费加热水。"消毒液浸泡过的钢镂子,在找零时带着股医院的味道。
四、深夜巡逻队的脚步声
凌晨两点的中关村大街,文化稽查车的红蓝顶灯扫过网吧卷帘门。值班网管小陈把《突发情况应急预案》又默背了一遍,台账本上新增的"应急隔离区使用记录"还空着,这让他稍微松了口气。
窗外的槐花开了又谢,键盘上的F1到F12键被擦得泛白。当胡同口撤下最后一块"本店已消毒"的告示牌时,老张摸着少了半截的84消毒液空桶,突然有点怀念那些弥漫着消毒水味的春天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