玩第五人格的一般被称作什么
玩第五人格的人到底该怎么称呼?这事还真有点讲究
凌晨三点半,我盯着电脑屏幕第N次修改这篇稿子,突然意识到一个特有意思的现象——每次在游戏里碰到队友失误,公屏上总会冒出各种奇奇怪怪的称呼:"屠夫别守尸了求求了"、"人皇带带我"、"这园丁是萌新吧"...你看,玩第五人格的玩家群体早就自发形成了独特的称呼体系,但真要较真起来,这些叫法背后可藏着不少门道。
一、官方怎么称呼玩家?其实挺佛系
翻遍第五人格官网和更新公告,发现网易官方对玩家的称呼特别随性。最常见的就是直白的"玩家"或者"侦探"——后者明显是呼应游戏里那个坐在沙发上推理的侦探角色。不过玩家社区基本没人用这种称呼,就像现实中没人会叫你"微信用户"一样。
比较有意思的是2021年春节活动文案里出现过"庄园访客"这个文艺称呼,可惜没流行起来。倒是日服官方偶尔会用"サバイバー"(生存者)和"ハンター"(猎人)这种角色定位来代称玩家,国服玩家看着可能觉得有点中二。
二、玩家间的黑话才是重头戏
凌晨排位连跪时突然想明白,这游戏的称呼系统根本是按角色分工自动分类的。不信你看:
- 监管者玩家:普遍被叫"屠夫",但细分起来还有"杰克"、"红蝶"这种直接用角色名的,高端局会尊称"屠皇"
- 求生者玩家:根据角色分化得更细:"人皇"特指操作犀利的,"机皇"是修机快的,"救人位"专玩佣兵前锋这些
- 特殊流派:佛系玩家(不杀人的监管者)、演员(故意送分的)、骰子队(刷推理分的)
有个冷知识:早期玩家把监管者叫"鬼",后来因为容易和恐怖游戏混淆才逐渐改成"屠夫"。这个演变过程特别像语言学里的语义窄化现象,我在某本游戏社会学著作里看到过类似案例。
三、段位带来的称呼鄙视链
整理素材时发现个特别真实的规律——段位越高称呼越夸张:
段位 | 监管者称呼 | 求生者称呼 |
一阶 | 萌新屠夫 | 秒倒怪 |
四阶 | 老屠夫 | 混子 |
六阶 | 屠榜大佬 | 人皇 |
巅峰七阶 | 神仙 | 怪物 |
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上周遇到个七阶红蝶,全程被遛得找不着北,队友在语音里直呼"这屠夫是代练上来的吧",你看,连代练都成了某种特殊玩家群体的代称。
四、那些逐渐消失的远古称呼
查资料时翻到2018年的贴吧老帖,发现早期玩家把开局秒倒的队友叫"秒倒公主",现在基本听不到了。还有几个绝迹的称呼:
- 皮皇(专门挑衅监管者的玩家)
- 拆迁队(专拆傀儡的园丁玩家)
- 蜘蛛精(专玩蜘蛛的监管者)
这些称呼消失的原因很有意思——要么是游戏机制改了(比如园丁拆椅机制重做),要么是角色强度调整(蜘蛛被削弱后玩的人少了)。这种玩家称呼的变迁史,某种程度上就是部微缩版的第五人格版本史。
五、不同场景下的称呼玄学
凌晨四点脑子开始发懵,但突然想明白个事:玩家称呼会随语境自动切换。比如:
- 组队时:"来个救人位"(职业化称呼)
- 骂街时:"这医生是演员吧"(情绪化称呼)
- 教学视频里:"人皇步教学"(技术流称呼)
- 同人圈:"杰佣女孩"(CP向称呼)
最绝的是交易市场里的称呼——买号的叫"收屠榜号",卖号的写"出人皇号",代练广告是"接单打骰子",每个细分场景都衍生出专属术语。这种生态多样性,我在其他游戏里还真没见过这么丰富的。
窗外天都快亮了,文档字数统计停在2876字。突然觉得游戏玩家群体就像活的语言实验室,那些自发生长的称呼比任何官方定义都有生命力。最后想起昨天排位时队友说的那句"这局屠夫是放血的",你看,连放血这种战术都能变成特定玩家的标签,这大概就是第五人格社区最迷人的地方吧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