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记游戏活动如何促进团队协作
日记游戏活动:让团队协作从“各干各的”变成“一起玩”
上个月参加朋友公司的团建,看到他们用传纸条的方式玩"团队日记接龙"。二十多号人围成圈,每个人在笔记本上写两句话传给下一位,最后拼成一篇跌宕起伏的科幻小说。那天下午茶水间里,我听见两个实习生还在兴奋地讨论:"原来小李写悬疑这么带感!"
为什么说日记游戏是团队润滑剂?
《团队协作心理学》里有个有意思的发现:共同创作能让团队成员潜意识里产生归属感。就像拼图游戏,当每个人都在日记本上留下独特笔迹时,那些不同颜色的字迹会变成看得见的协作证据。
- 市场部小王画了张潦草的产品草图
- 技术部老张在旁边标注了技术参数
- 客服小美在空白处补充了客户常见问题
三种让团队上瘾的日记游戏
我们公司试过最有效的玩法,要数这三个:
玩法类型 | 适合场景 | 效果数据 |
接力日记 | 跨部门项目启动 | 任务完成速度提升23%(来源:《游戏化学习手册》) |
主题周记 | 季度目标拆解 | 方案通过率提高41% |
盲盒日记 | 创意头脑风暴 | 有效创意数量翻倍 |
茶水间里发生的奇妙变化
行政部刘姐有次跟我吐槽:"以前各部门领办公用品都像做贼,现在研发部那几个小伙子会主动在日记本上画库存示意图了。"这种变化在心理学上叫观察者效应——当你知道自己的行为会被团队看见,就会不自觉地更上心。
怎么避开那些看起来很美的大坑?
- 千万别用A4纸打印统一模板
- 彩色便利贴比黑色签字笔管用三倍
- 允许在页脚画表情包
上周路过设计部,看见他们的项目日记本上粘着咖啡渍和便签条,某页还夹着半块奥利奥——这种带着生活痕迹的记录,反而让季度复盘会开得特别有烟火气。
从笔尖到心尖的奇妙旅程
销售总监老陈有支金色钢笔,每次传到他手里的日记页都会多几句手写批注。上季度末的庆功宴上,新人小林举着那张被他画过三个感叹号的日记页,说要拿回家裱起来。
窗外的梧桐叶打着旋儿落在会议桌上,项目经理正在白板上勾画下个季度的日记游戏新规则。不知道这次他们会玩出什么新花样,但茶水间的咖啡机旁,已经有人开始讨论要不要在日记本里夹带私货——比如偷偷给下个接力的同事画个加油小人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