蛋仔派对乐园怎么做出动画
蛋仔派对乐园动画制作指南:从零开始的手把手教程
凌晨两点半,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蛋仔角色发呆,咖啡杯已经见底。突然想明白一件事——做动画根本不是技术问题,而是怎么把脑子里那些蹦蹦跳跳的小东西变成会动的画面。下面这些经验,都是我用三个通宵换来的实战心得。
一、前期准备:别急着打开软件
上周有个朋友兴冲冲说要做动画,结果打开AE就懵了。其实工具永远在最后一步,我们先得解决更关键的问题。
1. 确定动画风格
蛋仔的Q弹体质特别适合两种表现方式:
- 橡皮糖风格:动作带夸张的形变和回弹
- 果冻质感:运动时保持体积不变但会有颤动效果
我建议新手先从橡皮糖风格入手,用挤压拉伸原理就能做出不错的效果。记住这个公式:速度=变形程度。比如蛋仔从高处落下时,身体要压扁到原始高度的60%才够味。
2. 必备素材清单
素材类型 | 说明 | 替代方案 |
角色三视图 | 正面/侧面/背面 | 手机拍自己摆姿势 |
音效库 | 弹跳、碰撞声 | 捏包装气泡膜录音 |
二、制作流程:关键帧是骗人的
很多教程都强调关键帧重要性,但没人告诉你——关键帧越多动画越假。蛋仔的魔性动作秘诀在于:
- 基础动作不超过5个关键帧
- 给所有动作加上预备动作(比如跳之前先下蹲)
- 运动轨迹要带弧度,别走直线
1. 弹跳动画分解
试着做最基础的跳跃循环:
- 第1帧:下蹲(压扁30%)
- 第3帧:腾空(拉长120%)
- 第5帧:落地(压扁50%)
- 第7帧:回弹(恢复110%)
- 第9帧:恢复原状
注意落地帧要提前3帧开始变形,这叫运动模糊的穷人版解决方案。
2. 表情控制技巧
蛋仔的表情变化要遵循橡皮筋法则:
- 眨眼时上眼皮要比下眼皮快2帧
- 咧嘴笑要把嘴角往耳朵方向拉,别只向下
- 惊讶时瞳孔先放大再缩小,像相机对焦
三、软件实操:别被功能淹没了
我用过的软件里,Blender的物理模拟最适合表现蛋仔质感。不过今天先说更亲民的方案:
AE快速方案
打开表达式面板,输入这段魔法代码:
freq = 3; decay = 5; n = 0; if (numKeys > 0){ n = nearestKey(time).index; if (key(n).time > time) n--; } if (n == 0) t = 0; else t = time - key(n).time; if (n > 0 && t < 1){ v = velocityAtTime(key(n).time - thisComp.frameDuration/10); amp = .05; w = freq*Math.PI*2; value + v*amp*Math.sin(t*w)/Math.exp(t*decay); }else value;
这段代码能让所有关键帧自动带弹性,记得把amp参数调到0.1-0.3之间,数值太大就变橡皮泥了。
Blender物理方案
给蛋仔模型添加布料修改器时,要调这些参数:
参数 | 推荐值 | 效果 |
弯曲 | 15.0 | 控制身体柔软度 |
拉伸 | 25.0 | 防止模型撕裂 |
四、避坑指南:血泪经验谈
上个月做的过山车动画,蛋仔在转弯处突然像煎饼一样摊开了。后来发现是忘了勾选自碰撞选项。这些坑你千万别踩:
- 角色缩放永远用父子级关系,别直接变形
- 旋转动作要开运动模糊,否则像机器人
- 口型动画要对准元音而非辅音
凌晨四点的窗外开始有鸟叫了,最后分享个小技巧:做动画时把屏幕亮度调低30%,这样能更容易发现动作卡顿的地方。要是做到一半发现蛋仔开始鬼畜式抽搐——别慌,那说明你离成功只差个缓存清理了。
评论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