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夜打游戏突然好奇:老外管「第五人格」叫啥?
凌晨三点半,我操控着祭司在地窖边疯狂转圈,突然想到个无聊问题——这游戏在英语区玩家嘴里到底叫啥?总不能直译成"Fifth Personality"吧?那听着像心理学测试...
一、官方命名藏着文化密码
翻遍游戏登录界面,在语言切换成英语时终于逮到答案:Identity V。这个V字特别妙,既是罗马数字5,又暗合"Victory"的隐喻,比直译高明十个段位。
- 日语版叫「アイデンティティV」,直接音译
- 韩服写成「아이덴티티 V」,字母V保留原样
- 俄语版本最耿直:「Идентичность V」就是"身份V"
语言 | 名称 | 发音特点 |
法语 | Identité V | 尾音要上扬 |
德语 | Identität V | V念成"fau" |
二、玩家社区的野生叫法
凌晨四点二十,我蹲在Reddit的Dead by Daylight分区偷窥(别问我为什么在那里),发现老外们打字时基本都用缩写:
- "IDV matchmaking sucks"(这匹配系统有毒)
- "New IDV survivor OP"(新求生者强得离谱)
东南亚服更离谱,菲律宾玩家直接叫"Ghost vs Runner",简单粗暴得像菜市场招牌。倒是意大利玩家整了个文艺范的"Il Gioco delle Anime"(灵魂游戏),听着像歌剧名。
2.1 那些啼笑皆非的机翻事故
早期国际服出现过"Fifth Character"的野生翻译,导致欧美玩家以为要操控五重人格。最绝的是某次更新公告把「监管者」译成"Supervisor",评论区全是"我的老板来追杀了"的段子。
三、角色外号比本名响亮
五点整,窗外鸟开始叫了。想起游戏里那些角色,老外起的绰号才叫精彩:
- 红蝶=Butterfly Mom(蝴蝶妈妈)
- 厂长=Hell Ember(地狱余烬)
- 祭司=Priestess(还算正常)
但「机械师」被叫Puppeteer(傀儡师)就很有克苏鲁味儿,而「入殓师」的Embalmer总让我想起木乃伊纪录片。最惨是幸运儿,直接变成"Lucky Guy",听着像超市抽奖广告。
中文名 | 官方英文名 | 玩家俗称 |
佣兵 | Mercenary | Merc |
先知 | Seer | Birb Man(鸟人) |
四、术语翻译的暗坑
天蒙蒙亮了,想到游戏里那些专业术语的翻译才叫头大。「压机」变成"Cipher Rush"勉强能懂,但「人皇步」译作"Tight Kiting"(紧密绕行)就完全失去霸气。
- 地窖=Hatch(活板门)
- 搏命=Broken Windows(破窗理论?)
- 大心脏=Exit Path(出口路径?)
最迷惑的是「佛系监管者」,英文版写"Friendly Hunter",结果真有萌新以为这是个新角色流派,在论坛认真求教学...
咖啡已经喝到第三杯,屏幕右下角弹出「您已连续在线8小时」的提示。最后发现个冷知识:游戏里「庄园」的官方翻译是Manor,但玩家们更爱用"Asylum"(精神病院)这个阴间称呼——果然全世界的玩家脑回路都是相通的。
网友留言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