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我们在嗑"蛋仔派对黑色CP"时 到底在嗑什么?
凌晨三点刷到#蛋仔派对黑色CP#超话时,我正咬着冰棍棍儿发呆。屏幕上那个叫"墨墨"的暗黑系蛋仔把"曜曜"按在墙角擦伤口的动图,突然让我想起初中偷偷传阅的耽美漫画——这该死的熟悉感!
一、这对CP到底怎么火起来的?
事情得从三个月前说起。当时《蛋仔派对》更新了"深渊挑战"赛季,新出的两个角色:
- 曜曜:金色齿轮机械翼+总在漏机油的右臂
- 墨墨:浑身缠着绷带+背后悬浮的暗物质球
官方设定里他俩是死对头,结果玩家在双人模式发现个彩蛋——当墨墨的绷带碰到曜曜的机油时,会触发特殊语音:"...别动,伤口会感染。"(后来被扒出声优是配过某部BL广播剧的)
时间线 | 关键事件 |
3.15 | 玩家@脆脆鲨首次发布互动视频 |
3.28 | 同人画手"阿碳"创作机车维修厂系列 |
4.02 | 话题阅读量突破8000万 |
1.1 那些让CP粉尖叫的细节
我采访了超话里十几个太太,发现大家最上头的其实是:
- 墨墨绷带下若隐若现的机械纹路(和曜曜的齿轮莫名配套)
- 曜曜每次被救时那句"机油不够了..."的喘息声
- 两人在"黑夜白天"地图会自动触发背靠背战斗姿势
同人写手@奶盐苏打说得特别到位:"就像在破旧加油站捡到半本日记,所有暧昧都要靠脑补。"
二、为什么偏偏是"黑色"CP?
对比其他热门CP,这对的走红其实挺反套路。没有官方撒糖,没有颜值碾压(毕竟都是圆滚滚的蛋仔),甚至互动都靠玩家卡bug触发。但仔细想想,暗黑元素在CP文化里从来都是隐形爆款。
2.1 危险关系的吸引力
根据《亚文化符号传播学》(王某某,2021)的研究,青少年对"禁忌感"的追逐存在三个层级:
- 视觉层面的黑色系装扮
- 行为层面的对抗性互动
- 心理层面的救赎隐喻
墨墨总在给曜曜包扎却从不说话,曜曜明明嫌弃墨墨的绷带却主动当诱饵——这种拧巴感完美踩中了当代年轻人的痛性恋倾向。
2.2 游戏机制的助攻
玩过蛋仔的都知道,双人模式有个特别贱的设计:当队友倒地时,系统会强制弹出"求助"按钮。有次更新后,玩家发现墨墨救曜曜时会比救别人慢0.5秒,结果超话立刻炸出两千条"他故意让他多疼会儿"的解读。
游戏策划小李后来在直播里说漏嘴:"那个是角色碰撞体积的bug..."但谁在乎呢?
三、当我们在创作时实际在表达什么
翻完三百多篇同人文后,我注意到个有趣现象:80%的故事都发生在雨天/深夜/废弃工厂。最火的那篇《机油与绷带》里,曜曜把备用齿轮塞进墨墨绷带缝隙的描写,点赞高达4.2万。
- "他们在修补彼此的残缺"(热评第一)
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部分客体关系,简单说就是人对不完整的事物会产生更强的探究欲。两个浑身是伤的蛋仔,比完美人设更能激发创作欲——毕竟裂缝才是光照进来的地方。
凌晨四点二十三,窗外开始下雨。我盯着自己画的草稿发呆:墨墨的绷带缠着曜曜的齿轮,齿轮在渗油,绷带在褪色。突然理解为什么同人女总爱说"好产品自己会跑",可能我们都在借这些虚拟伤口,包扎自己那些说不出口的亲密恐惧吧。
网友留言(0)